联系热线:

标志 首页 > 新闻动态 >

宁波牙科医院(双重大连接体式及传统设计RPD各基牙牙周膜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新闻动态 2023-02-14 08:11:51

核心词:宁波牙科医院 双重大连接体式有限元分析 及双重大连接体式有限元分析RPD 传统设计双重大连接体式有限元分析RPD 设计双重大连接体式有限元分析RPD 双重大连接体式有限元分析RPD 各基牙膜受力有限元分析 基牙膜受力有限元分析 牙周膜受力有限元分析 膜受力有限元分析 受力有限元分析 力有限元分析 力有限元分析的 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录:
1、可摘局部义齿是目前牙列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之一
2、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3、所以在做牙周支持组织的生物力学研究时
4、在临床上选取一名上颌单侧牙列游离缺失
5、利用Mimics软件
6、两种设计时游离端基牙的牙周膜受力分布及性质方向如图10~13
7、17虽然有明显的应力集中
8、传统设计时针对游离端缺失的情况单纯作近中牙合支托设计对基牙牙周膜受力分布依然不合理
  

可摘局部义齿是目前牙列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之一


  可摘局部义齿是目前牙列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之一,然而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支架设计中存在大连接体产生杠杆作用撬动基牙、由于口腔中各软硬组织的物理特征不同其抗负荷能力不同,基牙和黏膜共同承力但分布不均匀势必产生应力集中、刚性的支架和卡环容易导致基牙扭转等问题。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是由美国学者Dr.knapp提出的双重大连接体设计。目前有关于该设计的生物力学分析报道较少。牙周膜是连接牙槽骨和牙之间的结缔组织,力有限元分析内有本体感受器,能感知牙合力的位置、大小和方向,并调控牙合力以保护基牙。
  

所以在做牙周支持组织的生物力学研究时


  所以在做牙周支持组织的生物力学研究时,传统设计双重大连接体式有限元分析RPD及双重大连接体式有限元分析RPD基牙的牙周膜受力大小、分布、方向、性质等要作为关键的分析指标。本研究旨在观测两种不同设计不同加载方式时各个基牙牙周膜的受力情况,以此为指标对比两种不同设计基牙的受力分布情况。
  

在临床上选取一名上颌单侧牙列游离缺失


  样本来源:在临床上选取一名上颌单侧牙列游离缺失,余牙完整,无任何颅面组织缺损的的健康男性志愿者作为CT影像数据的来源。同时在标准模型上分别制作26、27缺失的单一大连接体支架式及双重大连接体式可摘局部义齿。
  

利用Mimics软件


  利用Mimics软件、Catia软件和ANSYS13.0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等技术完成其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如图1。网格划分:在前期实验中,利用Ansys软件的自动单元划分功能对模型进行整体划分,受力有限元分析膜受力有限元分析使单元自动得到优化。选用四面体网格:支架网格大小为0.55mm,三维有限元分析牙槽骨网格大小为1.5mm,牙齿网格大小为1.5mm,划分结果如图4。载荷和约束:载荷为前期实验所得到的各个基牙的受力数据(见表1,双重大连接体式有限元分析RPD约束条件为基牙在根中1/3处做固定。在Ansys中载荷如图5。分析指标:各个基牙牙周膜主要应力集中部位、方向及性质。两种设计时基牙牙周膜受力分发布的整体直观如图6~9。
  

两种设计时游离端基牙的牙周膜受力分布及性质方向如图10~13


  两种设计时游离端基牙的牙周膜受力分布及性质方向如图10~13。两种设计时17基牙牙周膜受力分布及性质方向如图14~17。两种设计时14基牙牙周膜受力分布及方向性质如图18~21。在垂直加载条件下,两种不同设计的基牙的牙周膜应力分布比较。游离端基牙牙周膜受力分布的比较:传统设计时25即游离端基牙牙周膜受力较大,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应力集中部位(近中及近中腭侧根中1/3及牙颈部;双重大连接体时25牙周膜受力很小,分布均匀,力有限元分析的没有明显应力集中;临床设计时针对游离端基牙牙周条件不良的情况可以选择双重大连接体作为设计方式,以达到保护基牙的目的,设计双重大连接体式有限元分析RPD延长患者天然牙的寿命,同时也增加义齿的使用寿命。基牙牙周膜的受力分布:传统设计17基牙牙周膜受力小,牙周膜受力有限元分析基牙膜受力有限元分析分布均匀;双重大连接体设计17基牙在根尖1/3处有明显的应力集中,且表现为腭向的压应力。说明双重大连接体设计能将咬合力从游离端基牙本身释放出来分散到对侧健康的、牙周潜力更强大的牙上,以达到保护游离端基牙的作用。
  

17虽然有明显的应力集中


  从结果看,17虽然有明显的应力集中,但是其受到力明显较小且集中在根尖部,避开了牙周组织受力敏感部位。基牙的牙周膜受力分析:14在两种设计中均不作为直接固位体,且根据材料力传导的性质来看其所受到的力量都比较小°斜向加载条件下,基牙膜受力有限元分析各基牙膜受力有限元分析两种不同设计的基牙的受力分析。游离端基牙牙周膜受力分析比较:传统设计时:游离端基牙在腭侧根中1/3及牙颈部有明显的应力集中,上颌牙齿在咀嚼时侧方运动受力为由颊侧向腭侧,其应力集中位置与实际相符;双重大连接体设计时:游离端基牙受力分布均匀,没有明显应力集中,及双重大连接体式有限元分析RPD双重大连接体式有限元分析说明在牙齿各个方向的运动中,该设计均能比较理想的达到保护游离端基牙的目的。基牙牙周膜受力分析比较:传统设计时:两种加载条件下17基牙牙周膜分布相近,主要是由于传统设计时主要的咬合力已经由游离端基牙分担,没有把咬合力合理分散出来;双重大连接体设计时:17基牙牙周膜受力分布与垂直加载时表现不一致,主要体现在力的方向上,膜受力有限元分析牙周膜受力有限元分析17基牙牙周膜受受力主要集中远中及远中腭根的根尖1/3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斜向加载力分布不均匀和远中牙合支托设计有关°斜向加载时两种不同设计14基牙牙周膜受力分析比较:结果分析同垂直加载时。
  

传统设计时针对游离端缺失的情况单纯作近中牙合支托设计对基牙牙周膜受力分布依然不合理


  传统设计时针对游离端缺失的情况单纯作近中牙合支托设计对基牙牙周膜受力分布依然不合理,双重大连接体式有限元分析宁波牙科医院咀嚼时来自个方向的力对基牙产生不良影响较大,游离端基牙受力与邻牙不均衡导致基牙倾斜、缺牙区支持组织吸收等问题。双重大连接体设计对游离端基牙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把大部分咬合力通过支架分散到对侧基牙及牙周支持组织。
上一篇:宁波牙科医院(Nd:YAG激光美白氟斑牙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01 宁波牙科医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