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

标志 首页 > 新闻动态 >

宁波牙科医院:正畸固定矫治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闻动态 2023-01-22 08:13:08

核心词:宁波牙科医院 正畸矫治因素分析 固定矫治因素分析 矫治因素分析 对影响因素分析 对影响因素分析牙釉质 对影响因素分析牙釉质脱矿 对影响因素分析的 影响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 
目录:
1、928颗牙齿中
2、在日常的咀嚼过程中
3、正常情况下
4、在研究中发现使用金属自锁托槽的患者脱矿发生率要低于使用非自锁托槽患者
5、本研究初步观察了固定矫治中的釉质脱矿情况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学追求的提高,正畸矫治已成为目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手段。固定矫治具有精确、高效及疗效显着的特点,但由于治疗过程中托槽、弓丝的使用,导致牙齿表面易被软垢附着且难以清理,破坏牙齿的自洁作用,导致牙齿表面及矫正器周围菌斑堆积,从而引发牙釉质脱矿,甚至导致龋齿形成,影响美观及口腔健康。因此,矫治因素分析固定矫治因素分析本文选取了42例口腔固定矫治的患者,观察正畸固定矫治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正畸矫正期间釉质脱矿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笔者医院就诊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14~23岁,平均岁;正畸疗程8~16个月,平均个月。其中采用自锁托槽直丝弓矫治器者14例,传统直丝弓矫治器28例。纳入标准:需要正畸治疗且无正畸治疗史,牙体硬组织发育较好。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疾病,需配合使用活动性矫治器,长期服药,依从性差。方法:在粘接托槽前检查记录研究对象的牙釉质情况,使用35%的磷酸凝胶酸蚀釉质表面,光固化树脂粘接托槽,非自锁托槽的患者,使用结扎丝将弓丝固定于托槽内,拆除矫正器后立即去除牙齿表面的釉质粘接剂,酒精棉球清洁牙面并吹干,牙科治疗台的灯光下观察患者牙齿唇侧的釉质,评价釉质脱矿情况。由两名检查者独立进行检验,检查者在检查前进行培训,并通过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脱矿程度评定标准:0级:牙釉质表面光滑且透明,对影响因素分析牙釉质没有颜色改变;1级:牙釉质表面出现颜色改变但无釉质缺损;2级:局部釉质缺损未累及牙本质;3级:出现牙本质龋。其中1级为釉质脱矿,2、3级为龋℃离心15min,取上清液接种入培养基中(变形链球菌使用BHI培养基,乳酸杆菌使用MRS培养基,37℃培养1周,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统计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利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牙位牙齿的脱矿情况:在本研究中,共检查42例患者的928颗牙。治疗前有7例患者检查出釉质脱矿,占16.67;治疗结束时共有30例患者出现牙釉质脱矿,脱矿率为71.43。
  

928颗牙齿中


  928颗牙齿中,釉质脱矿占10.12,龋坏占1.18,其中发病率前三位分别为上侧切牙、上中切牙及下侧切牙,见表1。口腔致龋菌的情况比较:结果显示矫正1个月后口腔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均高于矫正前,对影响因素分析其中变形链球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矫正6个月后口腔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不同托槽对脱矿的影响:采用金属自锁托槽的患者中64.29%出现不同程度的脱矿,而在采用金属非自锁托槽患者中为76.19,影响因素分析提示使用自锁托槽能有助于减少釉质脱矿。治疗前无釉质脱矿者35例,有2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釉质脱矿现象;而治疗前就存在釉质脱矿的患者7例中,6例出现新发釉质脱矿。本研究中,釉质脱矿的发生率达71.43,这表明釉质脱矿仍是正畸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国内外学者报道正畸固定矫治患者釉质脱矿率5~96。各个研究中釉质脱矿的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术者采用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不同,研究对象的遗传因素及地理位置生活方式不同,研究中观察的样本量不同。本实验中的研究标准为参考ICDAS-标准及釉质脱矿程度判定标准所制定的,该标准能在原有釉质脱矿的基础上对龋坏形成进行评分,与组织学上观察龋齿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最容易发生釉质脱矿的牙齿依次为上颌侧切牙、上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与其他学者的报道相似,这可能是由于牙齿的位置及口腔的解剖特点所造成的。
  

在日常的咀嚼过程中


  在日常的咀嚼过程中,磨牙主要负责磨碎食物,同时由两颊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食物的排溢,在此过程中能起到牙齿的自洁作用。而前牙区由于唇的压力较大,并且唇部牙齿的排列及弓形使食物易堆积,并且刷牙时前牙区不如后牙区易清洁,从而导致前牙易堆积食物残渣,使牙齿表面形成菌斑,导致釉质脱矿,对影响因素分析的对影响因素分析牙釉质脱矿最终形成龋齿。然而,有学者认为第一磨牙的脱矿发生率低是由于正畸带环的存在减少了菌斑与釉质接触面积造成的。
  

正常情况下


  正常情况下,口腔中的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保持生态平衡。而口腔矫正器的使用影响了口腔的自洁作用,使食物残渣滞留于牙齿与矫正器之间,有利于菌斑的形成,破坏了口腔微生态环境。有研究显示,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它们产生的乳酸等酸性物质加速牙釉质脱矿,同时还能形成生物膜骨架有利于其他菌群的定植。在口腔菌群培养实验中通常选用中切牙和第一磨牙为采集位点,而第一磨牙为带环或颊面管的粘接位点,在口腔内的位置靠后,固定矫治因素分析正畸矫治因素分析操作难度大,并且既往研究显示上颌前牙在正畸过程中脱矿率最高,笔者选取上颌中切牙的龈沟采集细菌。研究结果显示,矫正治疗1个月后,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均有所增高;矫正6个月时,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继华等认为,矫正治疗会提高患者口腔中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与本实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表明固定矫治导致的釉质脱矿与菌斑及致病菌的存在密切相关。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巴登高娃等研究结论与本研究相一致,但细菌检出率显着高于本研究,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本实验中取材时使用酒精棉球消毒牙面有关,尚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在研究中发现使用金属自锁托槽的患者脱矿发生率要低于使用非自锁托槽患者


  在研究中发现使用金属自锁托槽的患者脱矿发生率要低于使用非自锁托槽患者,因素分析这可能是由于自锁托槽在制作时既能设计出较圆滑的外形,从而有利于牙齿进行自洁功能,方便进行口腔卫生的维护,减少食物残渣的残留,减少软垢及菌斑的形成。而非自锁托槽需要使用结扎丝进行弓丝的固位,从而增加了口腔内的正畸配件,增加了食物残渣的附着部位,宁波牙科医院不利于维持口腔卫生。有研究报道,使用弹扎圈将弓丝结扎于托槽的牙面上,其牙菌斑中微生物的含量要远高于自锁托槽,提示自锁托槽能降低微生物在牙面的聚集。本文还发现患有釉质脱矿的患者进行正畸矫治时新发釉质脱矿的概率更大,这可能与患者的遗传因素及口腔卫生状况等因素相关,后期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初步观察了固定矫治中的釉质脱矿情况


  本研究初步观察了固定矫治中的釉质脱矿情况,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脱矿程度采取目视检查,可能不如其他技术如荧光等敏感;术前及术后复查时没有记录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总之,在正畸固定矫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釉质脱矿的并发症,正畸医师在治疗过程中要对该现象提高重视,正畸复诊的过程中注意检查托槽边缘的釉质情况,在釉质脱矿早期及时发现并进行针对性处理,采取提高患者口腔卫生的适当措施,降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减少正畸后龋齿的形成。
上一篇:宁波牙科医院_探究离体牙操作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根管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01 宁波牙科医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