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词:
宁波牙科医院 替牙期研究 儿童龋齿关系研究 龋齿关系研究 与龋齿关系研究习惯 饮食龋齿关系研究习惯 龋齿关系研究习惯 口腔卫生习惯关系研究 卫生习惯关系研究 习惯关系研究 关系研究 关系研究的 目录:
1、预防龋病发生的关键是从乳牙萌出开始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2、本次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3、由表1可见4、原因可能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5、含糖量高的食物是细菌繁殖的理想营养基6、自从上世纪40年代研究表明氟可使龋齿的发病水平明显降低后7、医院应与学校合作共同加强口腔保健宣教力度 龋病是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在儿童及青少年中患病率较高,乳牙龋病的特点主要为发病早,龋蚀范围广,发展速度快等。乳牙的龋坏可对恒牙的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影响患儿正常的发音咀嚼功能,卫生习惯关系研究口腔卫生习惯关系研究导致儿童出现营养不良,使儿童心理发育受到影响。
预防龋病发生的关键是从乳牙萌出开始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
预防龋病发生的关键是从乳牙萌出开始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笔者抽取本地区7~11岁替牙期小学生359名,对该时期儿童龋齿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本次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4年1~7月,随机抽取某小学2~5年级的15个班级359名身体健康的儿童,男孩226名,占62.95,女孩133名,占37.05,年龄最小7岁,最大11岁,平均岁,其中7~8岁,101名,占28.13,8~9岁,95名,占26.46,口腔卫生习惯关系研究龋齿关系研究习惯9~10岁,80名,占22.28,10~11岁,关系研究习惯关系研究83名,占23.12。所有儿童均有完整的资料。问卷调查:所有儿童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甜食摄入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问卷进行调查,该调查问卷是由我院3名口腔科医师依照流行病学原则设计,且调查前均经过统一培训,规范标准。内容包括:甜食摄入习惯相关内容,所吃甜食的种类:糖果、巧克力、含糖饮料、冷饮、水果等,替牙期研究宁波牙科医院该部分内容可以多选;摄入甜食频率>2次/d、1~2次/d、4次/周<3次/周;口腔卫生习惯相关内容,进食完毕后采用何种措施进行口腔保健:刷牙、漱口、无;刷牙次数:1次/d、2次/d、3次/d。问卷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写完毕后收回,在问卷填写时调查人员采用统一的解释语将问卷的内容向调查对象进行解释,避免误导。本次研究中问卷回收率为100,均为有效问卷。口腔检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受检者采取坐位或立位,由口腔科医生在自然光下进行口腔检查,所使用的常规器械包括口镜、5号探针等,口腔检查以视诊、问诊结合的方式进行,疾病的诊断参考WHO中龋齿的诊断标准。检查完毕后对不同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保健习惯儿童乳牙龋失补牙面数,恒牙龋失补牙面数等龋齿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由专人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7.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习惯关系研究卫生习惯关系研究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可见
由表1可见,摄入甜食种类为糖果、巧克力、含糖饮料等儿童的乳牙dmft及恒牙DMFT均高于冷饮及水果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摄入甜食频率为<3次/周儿童的乳牙dmft及恒牙DMFT均低于>2次/d、1~2次/d、4次/周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表2可见,宁波牙科医院进食甜食后刷牙的儿童乳牙dmft及恒牙DMFT均低于漱口及不采取任何口腔保健措施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刷牙频率为3次/d儿童的乳牙dmft及恒牙DMFT均低于1次/d、2次/d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与龋齿关系研究习惯龋齿关系研究世界各地不同患病率差别也较大,在发达国家龋齿发病率逐步降低,而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则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摄入糖果、巧克力、含糖饮料等儿童的乳牙dmft及恒牙DMFT均高于冷饮及水果的儿童,摄入甜食频率为<3次/周的儿童均低于高频率儿童。魏利敏等研究也发现,经常喝汽水、甜饮料、冰激凌的儿童龋齿比较严重,并且随摄入甜食频率的增加而越来越严重,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龋齿发生率,此外,父母的口腔卫生知识也会影响儿童乳牙龋齿的发生率。该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原因可能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原因可能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儿童以含糖饮料代替饮用水,导致该类儿童有较高的龋齿发生率。饮料对牙齿的危害表现为其含有的酸性物质对牙齿表面的直接脱矿及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扩散到牙菌斑的饮料中的发酵糖产酸促进龋齿的产生。
含糖量高的食物是细菌繁殖的理想营养基
含糖量高的食物是细菌繁殖的理想营养基,关系研究的巧克力、糖果等不仅含有大量的糖类,而且粘性很大,过多摄入在牙面滞留时间增加,为口腔中细菌持续的提供能量,对细菌代谢产酸起到促进作用,牙齿经常在危险酸度中暴露,加大龋齿发生的风险。随着摄入甜食的频率增加,龋齿关系研究儿童龋齿关系研究龋齿的发生风险越大。Flant认为,6~12岁是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对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对其建立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儿童受益终生。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进食甜食后刷牙的儿童乳牙dmft及恒牙DMFT均明显低于其他口腔卫生习惯的儿童,刷牙频率为3次/d的儿童均低刷牙是机械性清除牙菌斑达到控制龋病的最好的方法,该口腔清洁方法绝大部分儿童也都能接受。有研究发现,刷牙的频率越高,龋齿的发生率越低,两者之间呈现明显负相关,说明牙齿细菌的数量可以通过早期刷牙及早晚刷牙的方式减少,降低乳牙龋齿的发生率。各种儿童缺乏丰富的口腔卫生相关知识,之所以龋齿有较高的发生率的一项重要原因为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及卫生习惯较差。
自从上世纪40年代研究表明氟可使龋齿的发病水平明显降低后
自从上世纪40年代研究表明氟可使龋齿的发病水平明显降低后,各种用氟预防龋齿的措施被大量采用,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措施即为含氟牙膏的使用,刷牙时牙釉质上会有氟元素形成钙化颗粒,因此,含氟牙膏的使用对于降低龋齿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小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知识及身体均快速增长,并且小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均有利于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儿童自我保健能力可以通过学校实施的口腔健康教育而得到显着提高,龋齿关系研究习惯饮食龋齿关系研究习惯这对儿童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建立也非常有利。综上所述,学校、家庭、社会等均应重视龋齿预防工作,共同行动降低龋齿发生率。
医院应与学校合作共同加强口腔保健宣教力度
因此,医院应与学校合作共同加强口腔保健宣教力度,从发病的4联因素(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入手,增强宿主的抗龋能力,推广使用含氟牙膏,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甜食类食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进食后及时刷牙、漱口等,此外,应对家长的口腔知识教育加强力度,使其充分了解龋齿的危害及预防治疗龋齿的重要意义,为家长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以便于家长以正确的方法指导替牙期儿童进行口腔保健,从而降低龋齿发生率。